中國歷史全集視頻史海鉤沉 詳解中國歷史進程及重大事件
分類:中國歷史 主講:
更新:2011-05-30 13:55
簡介: 史海鉤沉 詳解中國歷史進程及重大事件 查看詳情
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。中華民族有“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、一萬年的文明史、五千年的國家史”。本站收錄的這部中國歷史視頻可以帶您暢游歷史長河。
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,據考古資料顯示,約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,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。同時,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。而據歷史記載,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,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,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,并建立中央集權政治。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。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,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,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,建立了中華民國,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。1945年,國民黨發動內戰,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,于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。 1949年10月1日,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,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莊嚴宣告: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。
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:以直立猿人為主的舊石器時代早中期(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),接著進入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,以山頂洞人為代表,距今約在20至10余萬年前。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崗文化,這一時期屬于母系氏族社會,社會尚無明顯分層。緊接著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,這一時期,社會性質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,社會貧富分化逐漸加深,同時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。而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,大約出現在4900年至4100年前間,目前考古工作已經在長江、黃河流域發現了數個屬于這一時期的城址群,如中原城址群、江漢城址群、海岱城址群等。這或許表明在龍山時代,社會的組織形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。 根據現在的考古學研究,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呈現多元并立的情形:約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、河北省南部、甘肅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現的仰韶文化便具備使用紅陶、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養家畜的特質。而大約在同一時間,尚有在浙江省東邊出現的河姆渡文化、浙江省北邊出現的良渚文化、山東省的大汶口文化。而之后發現的如二里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則為青銅器時代的代表。
中國歷史發展到了唐代,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程已經走過了近三千年。而夾雜著經營、典制、天道等各種因素的政權更迭從歷史的軌跡上看,又呈現出跟自然四季相交替極為相似,又極明顯的“其興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周期性,這也是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中絕無僅有的表象之一。分析出現這種“周期律”的內在因素,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大師學者均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學說或理論,他們也制定了許多根治這種王朝興衰絕癥的有效措施,但從總體效果上來看,人的智慧與典制的力量,顯然還是沒有勝過天道循環的力量,各代王朝在繼續沿著起起落落、興興衰衰的老路子前進,沒有根本性的改觀。如果又把相對短期的王朝興衰放到更長期的進程中看,從春秋五霸以后,以八百年左右為一個長周期,又分別有五百年分裂,三百年統一的大趨勢。第一個長周期,可以從春秋稱霸興起直至東漢黃巾大起義。春秋稱霸的興起直接導源于鄭莊公(公元前722年登位)挑戰周王朝的正統地位,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(公元前221年),這期間的春秋戰國之亂正好五百年,隨之而來的是秦王朝短暫統一與秦末農民大起義,以及此后強盛的漢王朝統一中華三百多年。第二個長周期,從東漢末年軍閥興起直至唐末農民大起義。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,引發了類似于鄭莊公的軍閥董卓(公元189年領兵入洛陽)對漢王朝中央權力的挑戰,此后中國處于頻繁戰亂與大分裂之中,經歷了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,直至隋文帝滅亡南方陳國(公元589年)。隋王朝建國跟秦王朝建國極為相似,在農民大起義的沖擊下二世而亡,這又是近五百年的大戰亂與大分裂。接下來就是輝煌燦爛的唐王朝了,唐王朝統一中華也近三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