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日本科學技術》科學百科大全視頻教程專題紀錄片《日本科學技術》科學百科大全教程
分類:科學探索 主講:
更新:2013-09-04 12:02
簡介: 專題紀錄片《日本科學技術》科學百科大全教程 查看詳情
雖然我們一直與日本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,但中國與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實力差異還是很大的,中國的科技實力主要體現在高端領域,國家戰略層面的,而日本的科技實力則主要體現在民用,如商業領域,如電子產品,電器產品,成人用品,生活用品,汽車等等。
科技實力是經濟發展的直接科技基礎。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是指該國在科技領域的投入—產出能力,主要包括科技研究能力、科技轉化能力和科技市場占有能力。日本在這三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績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 一、科技研究能力 如果說教育是科技發展的基礎,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核心,那么,科技研究能力就是科技發展的根本。一個國家科技研究能力的大小意味著該國所具有的科技發展潛力,從根本上決定著該國的科技實力。戰后日本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,科技研究能力得到較大提高,并表現為基礎研究能力提高緩慢,應用研究能力十分出色,開發研究能力亦步亦趨的特點。 (一)基礎研究能力。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關于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區別與界定,所謂基礎研究是指不直接考慮特定的應用目的,而是為了確立某種假說和理論,包括純粹性基礎研究和目的性基礎研究。日本在研究開發上的民間主導型特征,決定其基礎研究側重于目的性基礎研究。 日本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。據統計,在過去10年里,日本的基礎研究費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的比率只增長了13%到14%,與美國的15%,法國、德國的20%相比較要低。如果以美國1992年的獨創性基礎技術研究水平為100,同期歐共體為80,日本僅為40。盡管日本的大學主要從事基礎研究,但其基礎研究費的增長速度仍比其他發達國家低,如1977年到1981年,日本大學的研究費和基礎研究費的增長率分別為13%和10%,比同期的美國、法國、英國、聯邦德國都低。而1981年到1993年,日本的大學研究費增長率不超過8%,其中的基礎研究費所占比例并無多大提高。對尖端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表明,普遍認為美國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占絕對優勢,日本在信息、電子技術和物質材料技術領域比較突出,但從整體上看美國仍具有絕對優勢。與歐共體相比,普遍認為二者水平相當,大多數人認為日本在信息、電子技術領域較強。從基礎研究的人才角度看,根據人類新領域科技研究計劃中的生命科學研究計劃,幾個主要成員國的研究人員參與“長期研究員事業”并得到補助,據調查,參與該項研究并獲得補助的美國人和加拿大人最多,共79位,歐洲人23位,日本人只有1位。此外,日本在諾貝爾獎獲得人數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12位。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日本基礎研究的落后。從論文數量及質量上看,1992年與1982年相比,在世界主要科學論文雜志上公開發表的論文數量,日本增加了1.8倍,發達國家的平均增長幅度為1.5倍。日本的論文數量占總數的比例從1973年的5.3%上升到1992年的9.1%。但是,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卻遠不及美國,只與歐共體相當。 總之,日本的基礎研究比較落后,這一點早在70年代就已引起日本各界的不安。從80年代初起,以“技術立國”為契機,日本政府通過推進產學研的合作開發體制,加大了對基礎研究的投入,同時采取有效措施,從資金、人才、組織等各方面加快基礎研究的步伐。今天,日本社會上下已對基礎研究的重大意義形成共識。 (二)應用研究能力。所謂應用研究,是指在基礎研究提供的知識基礎上,為實現特定的實用目的或為了探求新的實用方法進行的研究。隨著科技的深入發展及其與經濟關系的日益密切,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越來越難以嚴格區分,尤其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。 日本在應用研究方面十分出色,這已被其經濟發展的成就所證實。從以下四個指標明顯看出,在應用研究方面,日本居世界第2位。1.研究開發費方面,日本僅次于美國。2.尖端技術產品出口與進口的比率,美國屬于技術出口大國,日本屬于技術進口大國。3.在美國取得的專利數量,除美國占半數以上外,日本最多。4.制造業產值中尖端技術產品的比例,日本占首位。把以上四個指標加以指數化,可以看出日本的應用研究雖居美國之后,但從發展角度看,應用研究能力最強,特別在半導體技術、高密度數據存儲技術等信息、電子科技領域,日本已超過美國,居世界第一。日本的應用研究能力突出地表現為以引進的科技成果為基礎,加以吸收、改造,達到實用化能力。如果假定基礎研究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分別為100,那么,在基礎研究能力上,美國的優勢占62.4,日本的優勢僅占6.4;在應用研究能力上,美國的優勢僅占4.2,日本的優勢達到70.6。 (三)開發研究能力。所謂開發研究,是指利用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及實際經驗中獲得的知識,對新技術成果加以引進或對已有技術成果加以改良的研究。日本最初的開發研究是以技術引進為核心展開的,隨著技術引進的日益困難和本國技術水平的提高,目前主要側重于原有技術的革新,開發新產品,在技術引進上以軟件為主。就日本當前的開發研究能力看,由于美國科技實力的威脅和新興工業國家的追趕,尖端科技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,再加基礎研究能力比較薄弱,開發研究難有大的突破。 日本的開發研究以企業為主體,至今已取得較大進展,尤其是合作開發研究發展迅速。民間企業在確立企業戰略時,最受重視的前四位都是關于企業開發研究的。民間企業開發研究體制開始向合作方面調整,注意與其他企業、大學、國立研究機構及海外有關組織進行合作開發。另外,從研究費在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分配比例上看,美國用于開發研究的費用最高,德國和法國用于基礎研究的費用最高,日本處于中間狀態。但從發展角度看,日本用于開發研究的費用比率呈不斷提高趨勢,1992年達到61.7%,已超過同期美國的60.9%。從開發研究的內容看,日本已結束技術引進時代,進入以基礎研究為依托的技術革新時期。據統計,1982年到1986年,尖端技術的引進增長86%,其中軟件增長103%,硬件增長69%;1986年到1990年,這三個指標分別為91%、153%和16%;1990年到1992年,這三個指標分別降為9%、7%和2%。進入90年代,日本技術引進余地越來越小,在經濟結構調整中,要想擴大生產,只能通過“緩和限制”和“技術革新”來拓展活動領域。今后,日本的開發研究將繼續以企業為主,以技術創新為目標,采取官產學聯合開發的形式,向尖端技術領域挑戰,不斷提高開發研究能力。